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挥评价的作用
居家学习让我们深刻体会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特殊的时期成为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转化的催化剂,诊断结果也证实了自主学习能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实际上,不仅是居家学习期间,自主学习一直是当代教育非常关注的话题。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德洛尔报告》(1996)开启了学习为本的时代,为应对21世纪知识大爆炸的挑战,报告指出,学生必须“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能够自主地获取新的知识。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关键词,关注学生基于关键能力去学会学习,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反思与监控能力。著名教育变革家富兰(Fullan, 2016)更是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是时代发展下教育大环境对自主学习的呼唤。也有学者通过研究证实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澳大利亚元分析专家哈蒂(Hattie, 2015)通过800多项元分析研究证实,当教师成为自己教学的学习者,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教师时,学习是最有效的,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中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成为自主的学习者,能够不断监控和调整学习,才是真正学会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可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是当前教育的重点。

评价是学习质量的保障,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时代背景下,也需要做出调整,使其能够改善、支持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本公号《教师评价素养——教学质量保障的GPS》文章中我们提到“促进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成为当前的主流评价导向,被视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策略之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成为自主的学习者,与当前的时代需求相契合。
在传统的评价中,课堂始终是黑箱,通常只关注输出的结果,即学生的考试分数或等级,而黑箱内的变化过程,即学习发生的微观过程。“促进学习的评价”导向下的评价正是对传统评价的突破,重视评价的过程性与互动性——它营造了一种学习共同体,由教师主导的评价转向师生共享评价责任,即让学生也参与到对自己的评价中来,通过评价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因而与传统的评价相比,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起了更大的责任。
那么,教师该怎么做,才能实现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性和自主性、落实“促进学习的评价”呢?研究者将它拆解为三个问题:学习者“将要去向哪里”“现在在哪里”以及“如何缩小差距”。为了回应好这三个问题,以下四点可能会有所帮助:

学|生|参|与
1
“促进学习的评价”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倡导师生共享责任,让学生对学习和评价富有更多的参与性和责任心,和教师一起面对(而非教师独自面对)上述三个问题。学生参与包括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自我评价是一个元认知的学习过程,学生基于内驱力进行自我反思,管理并优化学习,从而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同伴评价则是营造了一个具有更好的交互性的学习共同体,同伴之间能够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反馈,彼此之间相互提问,直到理解为止,彼此都是受益者。
明|确|学|习|目|标

2
明确学习目标是对“将要去向哪里”这个问题的回答,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布莱克(Black,1998)通过研究证实目标的明确性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尤其是低学业成就往往和学生未能理解老师的要求有关。因此,设计目标时应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体现学生的变化,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去表达,并与学生分享成功的标准。一个重要做法就是为学生提供范例,呈现不同水平的学习“产品”,例如优良或差的作业是什么样子的。

充|足|的|证|据
3
获取学习证据是对“现在在哪里”这一问题的回答,它为学生监控学习提供了依据。该环节主要依据学习目标采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手段获取学生学习的证据,包括观察、提问、作业或测验等方式。其中启发式对话是“促进学习的评价”的核心,有利于深入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其中一个重要体现是提问,教师应有意识地提高问题的启发性,促进学生思考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并允许学生犯错,而不只是捕捉那些正确答案,这样才能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让教师了解学生当前的掌握水平,也让学生在思考与回答中了解自身的水平。
有|效|的|反|馈

4
“促进学习的评价”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帮助学生缩小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萨德勒(Sadler,1989)认为反馈是帮助学生缩小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对“如何缩小差距”这个问题的回答。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会成为反馈,只有当信息能够用于改善学习时,才实现了反馈,因此,教师要注重信息的描述性和建设性,仅仅把分数告知学生是不够的,要指出学生学习的优势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

总之,“促进学习的评价”强调让学生在评价中承担更多责任,和教师共同回答“将要去向哪里”“现在在哪里”以及“如何缩小差距”三个问题,如此,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也能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会学习。其中,明确学习目标、收集充足的证据以及提供有效的反馈有助于回答上述三个问题,为落实“促进学习的评价”这一理念提供关键帮助。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 迈克尔.富兰.极富空间: 新教育学如何实现深度学习 [M]于佳琪,黄雪锋,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3. Hattie, J..可见的学习—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教师版)[M]. 金莺莲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
4. Black,P.,& Wiliani, D..Inside the black box: Raising standards through classroom assessment[J]. Phi Delta Kappan, 1998.
5. Sadler, D..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al systems[J]. Instructional Science, 1989, 18(2):119-144.
- END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