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其二)——提高学生参与度

“学生参与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教师精心计划和实施具体策略的结果”。那么,教师如何打造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呢?上一期公众号中,我们与大家分享了马扎诺团队在《高度参与的课堂——提升学生专注力的沉浸式教学》一书中的重要观点,找到了唤醒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帮助教师提升学生的“专注力”。


但“专注力”是一种短期现象,仅仅提升学生专注力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更长时间、持续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即我们还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本期我们就继续和大家聊聊
Part 2:提高学生参与度
在马扎诺团队看来,提高学生参与度,要让学生对如下两个问题给出满意答复:
这重要吗?
我能做到吗?
价
这重要吗?
值

如果学生不认为某个任务是重要的,他们的参与度就会降低,甚至根本不参与。那么,对学生来说,什么是重要的或者不重要的呢?——“个人目标”在帮助学生感知事物重要性中起到关键作用。
马扎诺认为,人类的思维由一系列目标组成(如下图)。一个人是否从事某项任务,取决于他是否认为该任务与自我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目标相关。当一个学生以更高层次的目标工作时,他会更投入。博卡尔茨(Boekaerts)也提出,每个学生每天都在选择将多少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他们认为重要的目标上。

显然,学生更有可能参与到与他们个人目标相关的任务当中。但不幸的是,一些教育工作者常错误地认为,区域、学校或教师所提供的教育目标与学生的个人目标天然地具有一致性。但实际上,二者可能存在差异。
为了有效地将课堂活动与学生的个人目标产生联系,进而帮助学生肯定地回答“这重要吗”这一问题,马扎诺提出了教师可以采用的三种有效的方式:
我们重点分享一下第二个方式——
效
我能做到吗?
能

即使学生情绪感觉良好,对任务感兴趣,并认为它很重要,但如果他们认为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他们也不太可能投入其中(谁会愿意投入到不可能有任何结果的事情当中呢)。这提醒我们,打造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要抓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可能是影响学生参与度的最重要因素。
Schunk & Pajares(2001)对自我效能感做出了学术解释:自我效能感指在特定水平上学习或执行行为的感知能力。简单理解,就是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感知和自信程度。Multon,Brown,& Lent(1991)的元分析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程度为0.82,表明了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作用。
马扎诺探讨了四种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1 |
助力学生追踪与研究学习进度; |
2 |
给予行之有效的口头反馈; |
3 |
引用体现自我效能感的范例; |
4 |
教导学生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知识 |
我们重点分享一下第一种策略——
唤醒——我感觉如何
激发——我感兴趣吗
价值——这重要吗
效能——我能做到吗
如何打造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
你get到了吗?
参考文献
[1] (美)罗伯特·J.马扎诺, 黛布拉·皮克林, 塔米·赫夫尔鲍尔. (2019). 高度参与的课堂——提高学生专注力的沉浸式教学. 白洁译.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 (美)卡拉·摩尔,莉比·H.加斯特,罗伯特·J.马扎诺.(2018).编制与使用学习目标和表现量规:教师如何作出最佳教学决策.管颐译.郑州:大象出版社.
[3] Multon, K. D., Brown, S. D., & Lent, R. W. (1991). Relation of self-efficacy beliefs to academic outcomes: A meta-analytic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8, 30-38. doi:10.1037/0022-0167.38.1.30
[4] Pajares, F., & Schunk, D. H. (2001). Self-beliefs and school success: Self-efficacy, self-concept, and school achievement. In R. Riding & S. Rayner (Eds.), Self-perception (pp. 239-266). London: Ablex Publishing.
1
END
1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期作者
Chen Huijuan